首页 资讯 > 内容页

【辩证法育儿】孩子 要不要 参加比赛?

时间 : 2023-07-29 10:14:03 来源:个人图书馆-Karl

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,很多家长会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,比如舞蹈班、音乐班、美术班等等,然后就会遇到要不要给孩子报名参加比赛的问题,一般专家都会鼓励孩子多参加比赛,但其实要分情况。有些时候是参加比赛好,有些时候是不参加比赛好。


【资料图】

根据辩证法,要以正面胜反面,而赢和输构成正反面,赢为正面,所以如果孩子在比赛时能赢,那就应该参加比赛。如果孩子不能赢,那么就不应该参加比赛。这对于孩子的早期是极有利的。这个结论是辩证法以正面为终点原则的应用和符合。

假设不能赢,那么孩子在赛场上,就成了别人的绿叶,这个会造成什么结果呢?

1)老师会觉得这个孩子没有潜力,在课堂上容易有意无意的就会忽视这个孩子。

2)孩子息觉得没有天分,而不去努力。

3)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的孩子 ,觉得自己的孩子没有天分,而不抱期待。

其结果就是孩子生活在老师、家长、以及自我消极认知的三重负面环境里,其结果就是这个孩子越来越平庸,越来越放弃自我在这个事情上的继续。

如果能赢,那么孩子在赛场上,就成了绿叶们的鲜花,这个会造成什么结果呢?

1)老师会觉得这个孩子有天分,因为比赛能赢,即使之前低估了孩子,但因为比赛赢的结果,老师会对孩子刮目相看,并在后继投入更多的注意力和心血在孩子身上。

2)孩子会在众星拱月的赛场上,她会觉得自己对这个事情有天才,而愿意更加的努力。

3)家长也会觉得自己的孩子要比别人的孩子出色,觉得自己的孩子很有天分,而对孩子会增加投入。

其结果就是孩子生活在老师、家长、以及自我积极认知的三重正面环境里,其结果就是这个孩子涌现了对这个事的热情和积极性,在这个热情和积极性下,她会越来越好、并且自动自发,对这个事情能坚持下去。

如果不能赢,那么对孩子就是一个打击。如果能赢,那么对孩子就是一个巨大的鼓励。所以,你想打击孩子呢?还是鼓励孩子呢?

有一种观点,多参加比赛能增加经验、多见世面,这种观点似是而非,孩子需要的是鼓励的经验,而不是打击的经验,孩子需要的是友好积极的环境,而不是不友好消极的环境。

我们应该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中心的鲜花,而不是陪衬的绿叶,更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形成自己只是一朵绿叶的认知。

在赢为起点的正反馈循环,尤其重要,那是人生的催化剂。而在输为起点的负反馈循环,那危害极重,那是毁掉孩子人生的毒剂。

当然为比赛要做的训练是要继续的,但参加不参加,则是值得考虑的。有望赢成为赛场的中心、而绝不是赛场上其他人的绿叶,那么就该参加的。反之,那就等更有把握了、等准备好了再来参加,先暂时不参加。

不参加是为了最终能参加。不参加一时的比赛 ,是为了能参加更长远的比赛、参与到更长久的这个事情中去。

给孩子打击好呢?还是给孩子鼓舞好呢?答案是不言自明的。输和失败,总是和重大损失联系在一起的。

x